骨质疏松:出现3个症状须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老年人身高变矮、弯腰驼背都觉得是很正常的现象。
其实不然,这往往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而人的骨量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趋势。
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越大,骨量流失越来越快,那么就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表现?
骨质疏松常表现出以下3方面症状:
1.疼痛
腰背疼痛或者是全身的骨骼疼痛,在负重或运动之后会加重,比较严重的患者连翻身、起坐以及行走都有一定的困难。
2.发生脊柱改变
严重的骨质疏松,会造成人体胸腰椎椎体的变形,身高减少,腰背变驼。
3.易发生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严重时,轻微的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比如轻轻地摔了一下或者是打喷嚏、咳嗽、搬了一些轻微的物品等。
哪些人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1.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
2.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者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3.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4.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5.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6.慢性肾脏病患者。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发病率和患病率在逐年升高。
《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据推算,至2050年,我国50岁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会升至7.46%和39.19%。
治骨质疏松需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男性老年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
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产生与肝血不足、肾精不足、脾胃虚弱等有关,治疗主张从补肾填髓、滋养肝血、健脾益胃等着手。
在此基础上,一系列对本病症状改善明显的中药和处方在临床实践中被发现且证实有效,如骨碎补、续断、杜仲、牛膝、淫羊藿等等,均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骨质疏松的饮食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衰退难以避免,但日常注重饮食调养,可以让骨质疏松来得更晚一些:
❶ 多摄入牛奶及奶制品、鱼虾、芝麻、豆制品、紫菜、海带、新鲜蔬菜等高钙食物。
❷ 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花椰菜、栗子、燕麦、黄豆制品等。
❸ 饮食中加入蒜头及洋葱能强化骨骼。
❹ 限制芦笋、菠菜等含草酸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❺ 少吃发酵食物,因酵母含磷,会影响钙吸收。
❻ 勿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此外,还应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和适量运动,可增强钙的吸收能力和增加体内骨钙含量,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D。